长城脚下的竹屋
在通往公社狭窄而悠长的小路上,左边是飞机场、家具屋、手提箱;前方是怪院子、红房子;远处是大通铺、三号别墅、竹屋、双兄弟森林小屋、土宅、俱乐部。每一栋别墅都可以看到未经修复的古老长城,每一段线条和结构都浸润着设计师的最朴素也是最大胆的设计构想。
竹屋是「长城脚下的公社」,十二座住宅当中的其中一座。由日本著名设计师隈研吾设计,隈研吾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,建筑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。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、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。
竹子是房屋建造和其它结构最古老的建筑材料之一。作为品质优良的建筑材料,竹的造价相对低廉,且容易加工。好的建筑,不单是指单个的房屋,而是一种将环境和建筑融合得很好的关系。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周围的环境,便成了设计师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。长城不是一个单独、孤僻的个体,相反,不断起伏的山脊早已和周遭的环境融为一体,相辅相成。有人说它是对在环境中自我孤立倾向的建筑常例形式的评论,所以将长城的此种材质运用到居住行为上。
在竹屋的设计中,设计师的设计理念首先是学习万里长城的“建筑方法”,即建筑与用地的关系,试图在这个设计中反映出长城所具有的建筑形态和文化内涵。长城脚下多晴少雨,比较干燥,同时冬季时常大雪漫漫;地理上基本沿于群山脚下,由雄伟的长城相伴左右;绿树环绕,与喧闹的城市间自然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风。竹屋的设计师隈研吾,使用竹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不仅因为“竹”是东方文化的象征符号,同时也是基于室外的群山与那将其环抱的绿树红叶,在这样的建筑里,把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摆在了突出作品的首要位置。
隈研吾认为“长城是在保留了复杂倾斜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延绵不断的连续体",其本身不是单纯的,个体的,而是融入自然环境中的,自然的一部分。于是他在未经修造的斜面上,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,“将细长的平面形小心翼翼地放了上去”,使得建筑以一种本质的状态存在于自然中。
他还力图使建筑的精度符合建筑场地所固有的“风景的精度”,将建筑“粗矿化”,使建筑与长城以及周边风景的那种粗矿(低精度) 达到和谐的统一。整个房子的形态及材料的选择都表现出基地所承载的内在信息,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之下,竹格栅有秩序的排列,似隐似现,宁静、淡泊,自然而不造作,象征性地表现了长城“墙”的特质,不但谦虚的融入了自然,还成为自然景观中的亮点,令自然充满灵气。
竹屋”按照传统做建筑,首先要做”三通一平“、“七通一平”,但是这座建筑是建在一条山沟上,充分地利用地形建造,下面一层在山沟的底下,上面一层在山沟的上面。这座建筑的外表都用竹子包起来,隈研吾认为,竹子是中国的符号和象征,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竹子人们就会想到中国,在长城边上建这样一座建筑是很有意义的,长城又是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的分水岭,为了避免两个文明的冲突所以建立起了长城。现在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,东西方只有联起手恢复信任,消除敌意,世界才能和平,才能向前发展。
外立面竹屋由巨大落地玻璃和纤纤细竹构成,通过让竹墙密度与直径的不同,将不同空间分割,日出日落,日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入室内,经过竹林与玻璃的几次反射,将日光表现为“万丈光芒”,好似佛光普照。春夏秋冬,太阳照入角度不同,加上雪景、冰景的变化,四季又形成不同的光影景观。
由纤纤细竹隔出的“茶室”是竹屋的点睛之笔,专门隔出的“茶室”有十多平米,六面皆竹,悬于水上,透过竹缝可见长城的烽火台,极具禅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