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浜村昆曲学社
绰墩山北,初识西浜西浜村昆曲学社坐落于江苏省昆山市阳澄湖与傀儡湖之间。随着昆山城市发展与不断扩张,阳澄湖畔的很多乡村居民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,到城市中生活。乡村被大量的拆迁,房倒屋塌,位于其间的西浜村也逐渐衰落。这里是当年玉山佳处的北界,百戏之祖的昆曲便诞生于此,如果乡村一旦消失,这些历史将再无可鉴。为了保持这份文化记忆并复兴乡村,使其继续传承原本的非物质文化与风貌特色,当地政府和项目组一起决定在这里建造一间“昆曲学社”,来重构西浜村传统昆曲文化氛围,让村子里再响起昆曲的曲调,让文化的再兴加强村民的凝聚力,从而促成村庄的再生。
修修补补,轻微介入设计师们选择了轻微介入的有机更新策略。通过对乡村中的某一个点进行更新与改造,刺激并激发带动周边的房屋、景观进行更新改造。选点位于村口4 套已经坍塌的农院,严格在原址上重建和改建这4 套院子,将缺失的乡村肌理重新织补起来,并通过这种修补,将诗情画意、曲调音律一并植入乡村,从而延续曾经的美丽。凭舟看舞,踏影寻歌在赏昆曲中,关键在于听与看。听的魅力在于闻声而不见人,循声而去,周折几何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于是“墙”是很重要的手段,将所有院落的墙接在一起,形成或高或低,或山墙或门亭变化丰富的界面,同时,其走势曲折蜿蜒,若从村口寻声而来,必经几番周折,才能找到曲音之处。
学社中的粉墙和竹墙形成梅兰竹菊四院,结合水系设计了戏台,通过两层游廊的穿插,形成一个空间丰富、光影交错的昆曲研习之场所。力求与周边的民居,水系和谐统一。学社中设计滨水戏台,观众可以坐在船上吃酒品茗地看;坐在台下翘首摇扇地看;坐在院里静气凝神地看,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昆曲的魅力。
学社中的粉墙和竹墙形成梅兰竹菊四院,结合水系设计了戏台,通过两层游廊的穿插,形成一个空间丰富、光影交错的昆曲研习之场所。力求与周边的民居,水系和谐统一。学社中设计滨水戏台,观众可以坐在船上吃酒品茗地看;坐在台下翘首摇扇地看;坐在院里静气凝神地看,在不同的情境中体会昆曲的魅力。
江南情致,新梦水乡建筑造型严格尊重原有村庄肌理,但材料与细节构造均已更加符合现代生活的特点。建筑材料和做法大多采用地域做法和材料,整栋房子采取自重较轻、施工快捷、利于环保回收的钢结构,以及创新的使用了纸面稻草版,金属瓦、竹木材料等新做法、新技术,创造一座“轻建筑”,更好的融入自然,减少对环境的负荷。